Breadcrumb Home / University NewsCenter / 全球最国际化大学基因!这所新大学,加速冲刺 全球最国际化大学基因!这所新大学,加速冲刺 Apr 14,2025 4月的东莞松山湖,正是可以追寻绿野仙踪的时节,阳光跳跃在湖面上,会闪出一片连绵的金光。 一年前的4月16日,缭绕着花香的春风拂过九龙半岛上的香港城市大学,吹向松山湖畔刚刚拔地而起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带来了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设立的消息。 作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港城莞与香港城市大学“两校一质”,秉承港城大“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将“创新无限”作为立校引擎。 在大湾区回荡的春风里,港城莞这所新大学,正在蓬勃生长。 两校一质,协同发展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the World” 这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注脚。今年3月,香港城市大学继2024年获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榜首后,再次蝉联这一荣誉。 作为一所位于香港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港城大70%的教学团队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学生群体覆盖全球。2024年,32位港城大学者入选科睿唯安“最广获引研究人员”,位列全球第29、亚洲第八及香港第二。 港城大也在各类国际排名中划下跨越地域的坐标——QS2025亚洲大学排名位列全港第三、亚洲第十,QS、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则稳居全球百强之列。 2024年是港城大成为大学的30周年,也是在这特别的一年,港城大与东莞市合作举办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担任校长。 从2020年初签署协议筹备建校开始,4年3个月,松山湖畔,港城莞灯火不灭,搭建起一座全新的学术殿堂。 选址松山湖,是港城莞多方考察的结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过去一年,松山湖科学城挺进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前20强,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身处其中,港城莞周围聚集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港城莞也成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以来首个新建成的高水平大学。 与香港城市大学的两校一质,划定着港城莞高水平的标准。据学校执行校长鲁春教授介绍,“港城大(东莞)前期的教育更多是引入香港城市大学的优质资源,所以港城大(东莞)很多教师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我们的理念是要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标准与香港城市大学一致,这也是教育部对于合作办学对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 成立近1年,港城莞80%的专业师资力量来自港城大,教师招聘也对照港城大的遴选标准和要求进行。学校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高质量的实验设备支持,依托本地丰富的行业资源提供横向项目支持,提供政策支持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聚焦于具体的教学专业,港城莞引入香港城市大学ESI排名1‰学科,目前已开设4个本科专业和7个硕士专业,4个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全球排名均在前30。 也是如此,在2024年首年招生中,港城莞杀出重围。学校在十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125名本科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均有机会考入985大学,部分考生成绩达到考入C9大学的水平。首批录取的420余名硕士研究生则多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 如今,港城莞校园中温柔的春风摇曳着树影,正轻轻吹拂着他们。 教研合一,探索创新 “Innovating into the Future” 2024年9月,在给这500多名港城莞学子讲授开学第一课时,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教授引用了这句主题。“创意无限,迈向未来”是港城大三十周年校庆的主题,它见证着港城大承诺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府,并通过创新方式培育年轻人才。 讲授中,梅彦昌鼓励港城莞学子要保持好奇心,驱动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撑起这份鼓励的是港城大与港城莞同样秉承的“教研合一”理念,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与创新性,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原创发现。 就读于电脑科学专业的研一学生郭雷对此深有感触,“教授们从不嫌问题简单,同学们上课可以随时提问,或者课间求助,课后发邮件请教,教授们都会很快回复。” 教授的积极反馈点燃了郭雷探索未知的星火,在学习遇到挑战时,郭雷会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在线课程平台补充薄弱环节,并积极参加学生实验室的“代码审查小组”,通过同学互助解决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港城大的国际化基因也融在了港城莞,港城莞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环境,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 初入校园时,学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曾让2024级本科生谢燊磊颇感压力,但在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后,谢燊磊发现自己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这正是鲁春所认为的,国际化教育不仅仅是吸引外国学生和教师,更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未来人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多样化的文化和学术背景,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港城大(东莞)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实习与科研机会。” 去年12月,港城莞约60名学子穿过松山湖未褪的薄雾,奔赴香港城市大学,开启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他们聆听前任联合国秘书长演讲、与讲席教授互动、体验香港本土风情,在自由的碰撞中,深度思考全球议题与未来发展。 就在同月,港城莞与香港城市大学就两校学生交换计划达成协议,两校将对等交换学生,每学年互派优秀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学生也可申请以访问学生身份赴对方学校学习。 港城莞也在持续为学生提供更多境外交流机会。目前,学校学生已经可以申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暑期项目,以及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暑期与学期交流项目。 学术的另一面,港城莞还牵起了实践的引线,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苹果等2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科研和实践机会。 郭雷就曾在学校组织下,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华为、腾讯等名企,了解龙头企业的业务方向和前沿技术。 创新的因子浮动在春风里,一起种在了港城莞学子心中,等待着未来某个春天的发芽。 莞港联合,创新无限 “Congratulations” 在港城莞校园举行的“HK Tech 300全国创新创业千万大赛”第二届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启动礼上,这声恭喜被反复提起。 “HK Tech 300”是港城大举办的一项大型创新创业计划,通过赛事决出的全国10强企业将获得最高100万港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以及全面的培育服务和创新创业支援,以此将港城大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延伸至内地。 现在,第三届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备战中,相比起前两届的9个内地赛区,第三届大赛扩展至东莞、杭州及西安共12个内地城市,港城莞学子也在积极参与其中。 在颁奖典礼上,港城莞同步揭牌了科技创新中心,中心将衔接HK Tech 300的初创项目落地东莞,打造集创赛承办、概念验证、项目孵化于一体的莞港科创孵化平台。 这或许是港城莞成立背后更为深沉的意义。东莞,这个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而港城莞就是这场转型的新引擎。 正如鲁春所说,“香港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国际化水平领先等良好基础,大湾区内地城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产业集群,可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应用场景,两地优势资源互补、创新要素集聚。” 所以,在东莞布局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当下,港城莞建设了东莞市计算智能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推动东莞市形成“可信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应用”的健康发展模式。 同时,配合国家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及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港城莞织就了一幅涵盖健康一体化、智慧城市、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四大前沿交叉领域的经纬图,而其设置的本硕专业,皆与东莞产业集群同频共振。 前段时间,松山湖还萦绕着暮春的薄雾,港城莞举办了一场产学研专场对接会,与OPPO、佳禾、慕思等东莞企业精准对接,通过分享学校在前沿科学领域的成果,回应着东莞3C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多个产业需求,用实际行动赋能大湾区。 一件冥冥之中的事情是,若从高处俯瞰港城莞校园,恍如南雁北归的翩跹雁阵,在这里,乘着大湾区回荡的春风,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它每一次振翅的弧度,都暗藏着时代的破晓。 来源:青塔 Related News Supply chains, AI, space econom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lecture at CityUHK (D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onggua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Declaring a Home Major and Change of the Home Major (Trial) Three CityUHK (DG) professors listed in highly cited mainland scholars Beyond classrooms CityUHK (DG) students eligible to apply for Hong Kong internships